河南省選配近1.5萬名村(居)法律顧問
作者 admin瀏覽 發布時間 2019-08-29 15:52:59
基層矛盾大多都是小矛盾,但小矛盾如果處理不好,也能引發大糾紛。15日,記者跟隨河南省司法廳來到開封市,探訪村(居)法律顧問工作。村(居)法律顧問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司法行政工作向基層延伸、服務人民群眾的重要載體。目前,全省共選配近1.5萬名村(居)法律顧問,幫基層群眾提供免費法律服務。養狗糾紛、車禍索賠、搶車位矛盾……都管!
【現場】姐妹倆90年代對錢買房姐姐如今想花4萬“買斷”
15日,在開封市順河區蘋果園辦事處蘋北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,一對因房起糾紛的姐妹,正接受調解。
這對余姓姐妹年齡相差較大,大姐81歲,小妹55歲,上世紀90年代,兩人一人出2萬對錢買了一套房子,54.78平方米。房產證寫的小妹的名字。
近些年,由于大姐家子女多,需要房子住,她便想花4萬把這套房子從妹妹手里買過來。小妹則認為目前這個房子早已經升值,如果要買斷自己的那部分產權,就按照30萬來處理。
人民調解員張慶祿和法律顧問張鐵山接待了她們。這已是雙方第三次來做調解。
張慶祿表示,目前,房子的確已經升值,除卻成本,升值部分兩家理應平分,但是,大姐需要錢,也需要房,而小妹家庭經濟條件稍好些,因為有親情在,雙方應該互相理解、包容。
張鐵山適時在旁邊解釋房屋產權的各種相關法律知識,兩人一個談情,一個說法,姐妹倆心中的矛盾,逐步化解。最終,姐妹倆各作出讓步,按照市場價16萬,姐妹倆各得8萬,妹妹再讓姐姐兩萬元,房子則過戶給姐姐。
【案例】
15日下午,多名村(居)法律顧問、基層干部、群眾會聚開封,分享村(居)法律顧問工作經驗。不少社區常見糾紛,因為法律顧問的介入迎刃而解。
【故事1】一樓窗下的空地,是私有車位嗎?
蘋北社區有一起因為停車發生的糾紛。該小區是老舊小區,規劃之初道路較窄,也沒有規劃停車位,隨著小區用戶車輛增多,如何停車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。其中一戶業主住一樓,他認為他家窗戶下的空地就是自己的私有車位,不允許別人停放;但該樓另一家業主則認為這是公共用地,誰先來,誰先停。兩家因此鬧糾紛。
張鐵山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前往調解。他從樓前面積與住戶公共使用面積的法律關系進行宣講、調解,最終使雙方各讓一步,化干戈為玉帛。
【故事2】女子養5條狗又很“強勢”,鄰居該咋辦?
開封市順河區一小區,女子養狗5條,每天早起遛狗。寵物狗一多,不分晝夜地叫,還有異味,對周圍鄰居造成很大困擾。但狗的主人誰的話也不聽。
沒辦法,有居民把這件事反映到了辦事處,蘋果園辦事處蘋北社區干部李大志接待了他們。
“類似的糾紛在社區里比較常見,普通居民站在各自的立場上,很難取得一致意見。”李大志說,隨后,社區法律顧問張鐵山介入調解。
“首先,在家養寵物狗是公民的自由,但是,養狗必須依法依規,也不能侵害鄰居的權益。”張鐵山說,他介入后了解到,該女子的5條狗都沒有辦狗證,有錯在先,一旦鄰居報警,對她對狗都不好。經過反復勸解,女子同意送走一些狗,留下的也文明飼養。
【故事3】獨自帶孩兒七八年,突然收到前夫起訴傳票
小孩一出生,開封市龍亭區柳園口鄉牛莊社區的韓女士就自己帶,沒有跟孩子父親索要過撫養費,雙方也基本沒有聯系。但孩子七八歲時,她突然收到一張法院寄來的傳票。
“起初我不是很了解法院傳票是什么,就以為我不撕開看,就當一切沒發生。”韓女士說,但當她咨詢社區領導后知道,即便她假裝沒看見,也不去開庭,法院依然會開庭,反而對她不利。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律師。
隨后,社區領導幫她聯系了社區的法律顧問楊華律師。她通過咨詢了解到,原來并不是誰起訴誰就有理,她慢慢了解了自己的權利,積極應訴,成功獲取了孩子的撫養權。
“那段時間,想到啥就給楊律師打電話。她每次都很耐心。”韓女士說,律師的話讓她心里有底。為表達謝意,她給律師送上春天里的槐花。
【數據】全省近1.5萬名村(居)法律顧問微信群對村(居)實現全覆蓋
村(居)法律顧問工作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司法行政工作向基層延伸、服務人民群眾的重要載體。2018年9月,開封市2072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全部建成,配備法律顧問494名,其中,律師262名,占比53.1%,實現村(居)法律顧問全覆蓋。目前,全市還實現市、縣、鄉、村四級“法律顧問之家”微信群全覆蓋。
目前,全省共選配近1.5萬名村(居)法律顧問,專業律師7261人,全省專業律師擔任村(居)法律顧問的比例接近50%。其中,濟源、滑縣兩地專業律師擔任村(居)法律顧問比例達到90%以上。全省村(居)法律顧問建立工作微信群31971個,微信群對村(居)實現了全覆蓋,其中省轄市管理群有22個。全省村(居)法律顧問接受咨詢、為群眾提供專業法律意見15.5萬多條,代群眾起草法律文書2.1萬多起。
文章來源:大河報